「Why Democracy」
很精彩及藉得大家思考的得獎紀錄片:
「請投我一票」
三位在中國讀書的三年級同學,參加了班長競選,誰會勝出?看完便會知道。這結果大家覺得是合理嗎?
[youtube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ReVniqe7uY]
* ~ * ~ * ~ * ~ * ~ * ~ * ~ * ~ *
看罷這套紀錄片,不妨再閱讀以下的文章,這是我剛巧今天看到在蘋果日報刋登的文章。
2011年8月10日(來源至蘋果日報)
中國是正在崛起還是在走向衰亡?答案絕對是後者,因為整個中華民族已經完全喪失了精神,拋棄了靈魂,我們的路也就只能剩下後面的一條。
中國政府近年大力宣傳中國崛起的主要依據是不斷飛躍的GDP,反映了迅速提升的國家整體經濟實力。但這種依據只是一種謬論,並不能說明中國正逐漸強大。單從是次杭溫動車意外就可以一窺盲目追求GDP增長的經濟模式,不可能使中國崛起。
發展模式只有金錢價值
中國的高鐵發展為中國的GDP增長貢獻良多,但從它的訊號技術不成熟就全面上馬,為追求世界第一速度而拋棄安全原則,為求達成七一建黨日開通京滬線的政治任務而犧牲建設質量;到事故後為求盡快通車而罔顧人命迅速停止搜救,為求隱藏事故真相而掩埋列車,為求推卸責任而迫令死傷者家屬盡快簽署事故賠償協議書……等等,足以印證中國的發展模式裏並沒有人性的價值,只有金錢的價值。一個國家政權只追求財富,視子民的福祉如無物,如何能崛起成為偉大的國家?它的子民如何能愛這個國家?
一八四○年鴉片戰爭前夕,中國的GDP排名世界第一,約為世界總量的百分之三十三,是大英帝國的七倍。當時的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經濟大國。但這樣的經濟大國在英國只有約六千人的遠征軍前,卻是那麼令人意想不到的不堪一擊,並迅速分崩離析。鴉片戰爭後,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中國在對外戰爭中接連受挫,領土被強行瓜分,無論從任何意義上說,晚清的中國都不是一個強國。然而直到一八七○年中國的GDP仍是英國的一點八倍,所以單看GDP不足以評價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。
腐敗扼殺中國人的心靈
如果晚清荼毒中國人肉體的是英帝國傾銷的鴉片,那麼現在扼殺中國人心靈的必是共產黨掀起的腐敗。中國經歷了三十年的開放,經濟表面上是迅速提升了,但獲得的財富大部份掌握在與共產黨有關的錢權系統之中。國富民賤,貧富嚴重不均,致使全民心中只有一個錢字,其他一無所剩,從而導致數不盡的社會問題。現在的中國是百病叢生,外強中乾,就如晚清的情況一樣,整個國家從內部腐爛掉了。不須另一場鴉片戰爭,中國也將必亡。
面對國之將亡,晚清時可幸仍有寫出「苟利國家生死以,豈因禍福避趨之」的林則徐,拋開個人功名,力圖以一己之力挽臨危於既倒。而當今的中國,還有哪位官員對國家有如此沉重的承擔。或許只剩下口中懂得吟詩,但在動車相撞後,卻託病「避趨之」十一日才出現的溫總理了!
以中國現時的政治社會狀態,閉塞的思維和荒廢的道德,何來崛起?高速飛躍的經濟數字恐怕只是花火燃燒將盡前最後的璀璨而已。
鍾浩然
瑪麗醫院急症室副顧問醫生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